随着石油、化工、能源行业和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生产设施、基建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需要吊运的物品的质量、体积和起升高度都越来越大,使得大型吊装市场兴起,从而促进了吊装设备制造业机遇的来临,履带起重机具有带载行驶、臂长组合多、起重性能好、作业高度和幅度大的优势,愈来愈显示其优越性,市场容量迅速上升,国内起重机行业兴起了履带起重机开发热潮。产品吨位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产销量急剧攀升,发展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履带起重机自2005年开始得到快速发展(见表1)。当年销售237台,2006年销售500台,同比增长111%。到2008年,销量达到历史最高,达到1648台,同比增长69%。2009年虽然受国际国内金融危机不良影响,履带起重机销量仍然达到1100多台。与此同时,产品进口迅速减少,出口大幅增长,2005年进口179台,出口量仅为38台,2006年进口下降到83台,出口量快速升至123台,至2007年,履带式起重机出口达489台,同比增长239.6%,2010年上半年出口223台,出口金额为10102.8万美元。毫无疑问,在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等因素的推动下,履带起重机行业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众多工程机械企业开始重点关注履带起重机的发展趋势,有很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希望在行业全面爆发之际获得超额利润,这也给行业带来了隐忧。
履带起重机是将起重作业部分装在履带底盘上、行走依靠履带装置的流动式起重机,可以进行物料起重、运输、装卸和安装等作业。履带起重机具有接地比压小、转弯半径小、可适应恶劣地面、爬坡能力大、起重性能好、吊重作业不需打支腿、可带载行驶等优点,并可借助更换吊具或增加特种装置成为抓斗起重机、电磁起重机或打桩机等,实现一机多用,进行桩工、土石方作业,在电力建设、市政建设、桥梁施工、石油化工、水利水电等行业应用广泛。
我国生产履带起重机历史较短,“七五”期间以技术贸易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从日本和德国引进中小吨位履带起重机生产技术. 主要生产25t、35t、50t等中小吨位履带起重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国内履带起重机市场,尤其在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领域基本为国外企业垄断,随着国内履带重机市场的升温,国内企业也已开始从这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的领域虎口夺食,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厂在2003年率先推出150t履带起重机,设计直接与世界水平看齐,随后,国内企业在履带起重机领域发展迅速,技术水平提高很快,系列不断得到完善。
目前,国内生产履带起重机的主要企业约10余家,主要企业有: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以及新崛起的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履带起重机的发展从早期的25t、40t、50t等中小吨以下产品,目前已经能生产150t、160t、200t、250t、300t、350t、400t、450t、600t、900t、1000t、1250t等产品. 目前,抚挖重工自主研发的QUY1250型液压履带式起重机(最大额定起重量1250t)是亚洲制造的最大液压履带式起重机产品。整个行业经过近几年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市场经济的锤炼,我国履带起重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履带起重机朝向智能化、高附加值、特大型发展,在国产履带起重机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已经形成更加优越的性价比,覆盖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等优势,产量从2000年14台发展到2008年突破1600台,2010年上半年履带起重机的销售近805台,同比增幅达到61.0%,销售 100吨以上履带起重机490台,占整个销量的60%,国内大型履带起重机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在连续几年的行业高速发展中,履带起重机生产企业更加集中,三一科技、徐工建设机械分公司、抚挖重工、中联重科四家企业占据了行业绝大多数份额,三一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另一家重点企业宇通重工上半年也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各种工程建设的大型化,所需的配套设备构件等的重量也不断增加,对超大型起重设备的需求也愈来愈多,目前主要起重机生产企业开发出最大吨位已超过1000吨履带式起重机,还有生产更大吨位起重机的打算。例如徐工QUY1000型和中联重科QUY1000型履带式起重机起重量为1000t,三一重工 SCC11800型起重量为1180t,2010年5月19日,抚挖重工1250t履带吊交付用户,成为目前国内起重能力最大的履带吊。中国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某些性能已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从整个行业来看,国产品牌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履带式起重机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优化设计技术、超起技术、超长起重臂双腰绳技术、液压防后倾控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成功突破,不仅保证了履带吊产品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也为履带式起重机向超大吨位研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由于履带起重机在公路上无法自由行走,且体大笨重,必须拆卸才可运输,到达工作地点,再进行组装,需要辅助吊车。自装卸技术减少或不用辅助吊车的配备,节省施工费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集成传感技术在履带起重机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先进的电子控制和电脑操作系统的配置已非常普便,各种电子监控系统、运行作业时的在线故障检测和诊断、智能化总体控制等是今后履带起重机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开发新材料、新结构、新功能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例如1000Mpa抗拉强度的臂架材料已被广泛采用,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臂架自重,提高了产品起重性能。整机的结构也逐渐采用高强材料,通过优化设计显著减轻整机重量,同时为保证整机稳定性,增加了必要的车身压重,这些都使得大吨位产品能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通用化程度,采用模块组合的方式,形成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起重机,以特有的功能满足特殊的需要,发挥出最佳的效用。例如履带起重机长主臂时上部采用塔式副臂的臂节,组合成轻型臂,优化了臂架组合,拓展了吊臂的使用性能,节约了材料。多功能履带起重机除具备吊装功能外,还可以配置抓斗、打夯、打桩、钻机、电磁吸盘、连续墙挖掘等装置,进行其他作业。
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势头依然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新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出口退税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将逐步体现,未来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二是国内经济也日趋复杂,房地产处在观望期,后期走势不明朗;三是伴随三季度传统消费淡季的来临,工业生产增速将受到明显压制。从成本来看,至少在未来半年内,履带起重机行业成本上涨压力将较为显著。
繁荣的履带起重机市场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国内企业不断进入该领域深耕细作,履带起重机生产企业从原来的不足5家迅速扩张到目前的十几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踏入生产履带式起重机的行列,这里面不但有原来的起重机企业,还有从来未生产过起重机的企业,而且一上来就开发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但大部分企业都不能生产核心零部件,同质化是企业面对的最大困扰。行业内的企业虽然不在少数,但产品却高度相似。特别是一些小企业的参与,他们从这一领域仅有的一些科研院所购入图纸,使得在小吨位产品上,行业呈现出低成本扩张的恶性循环,在国内市场,大量同质化产品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低下,难以依靠市场经营获得良性持续发展,隐含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应当引起业内企业家们的高度警觉。 3.3 配套件严重发展滞后,已成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履带起重机行业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配套件问题,国产配套件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生产大型履带起重机和扩大产品出口的瓶颈。在行业由大到强的过程中,履带式起重机的核心零部件对国外先进企业的依赖度仍很高,不仅仅是常见的液压系统、发动机等,连关键部位的钢材也必须依赖进口,零部件制约这个问题不仅仅指零部件的制造企业,也包括一些原材料生产企业。
目前,主机制造企业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这个问题,价格昂贵而且供货不能保证。使产品开发受到制约,同时也降低了经营这些产品的利润率;但另一方面,企业自行开发高端零部件又难以实现较好的规模效益。在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市场需求滑坡的情况,传统的出口业务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近年来,许多企业正在致力于优化和统一配套件的品牌和型号,以尽可能地降低受制约程度。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行业的关注,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包括主管部门、业内生产企业等相关各方能够联合起来,打造专业的配套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受国外制约的现状,让中国的品牌和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近两年,国内履带起重机主要企业准确把握国际市场走势,需求变化和调整营销策略,出口贸易迅猛得到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初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占有规模,2008年履带起重机出口1278 台,2009年履带起重机出口541 台,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在欧美发达国家出口数量较少。但由于起步较晚,产品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上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液压系统的渗漏、电器元件老化、接触不良、失灵等现象。因此,短期内,国产履带起重应尽量避免出现任何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情况发生,加大对于进入门槛不高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拓展,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推动国产履带起重机行业快速成长。
总之,面对国内履带起重机市场的繁荣,应该清醒的看到,与国外相比,从生产规模、零部件制造能力、产品可靠性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因此,国内履带起重机企业应当在转变经营机制的基础上,清醒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制订和有效实施长远战略,才能抓住机遇,谋求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