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2021年9月,河南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发区改革。为深入挖掘河南在开发区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践、发展成效,7月24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开发区改革实践”系列报道,直击一线年来河南开发区改革的新成就、新发展。
【大河财立方记者闫文瑞】起重行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长垣停产,全国缺货。长垣经开区,拥有全国最大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年产门桥式起重整机30万余台、零部件170万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产品远销海内外。
长垣经开区,被誉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其起重装备制造产业在国内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依托“链长制”和“盟会长制”,长垣经开区编织起一张庞大的产业链网。卫华集团、河南矿山等龙头企业如同链条上的“舵手”,牵引着全链优化,而众多“隐形冠军”企业则专注于细分领域,打造特色单品,共同构建起一个产品门类齐全、市场覆盖广泛的起重装备王国。
如今,起重产业规模已突破373亿元,拥有规模以上整机生产企业116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规上企业25家),年产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门桥式起重机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是全国产业集聚度最高、链条最完善的起重装备制造基地。
在长垣经开区,及医用卫生材料产业同样发展迅速。这里聚集了225家生产企业,产品涵盖70大类700多个品种,产品在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覆盖率超70%,是全国重要的医疗器械及医用卫材集散地。2023年,长垣经开区实施“医疗器械和仪器设备产业提升提质”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高端医疗器械、民用卫材、Ⅲ类耗材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已打造成为以医疗器械为核心,以生命健康服务、健康设备制造产业为延伸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一核一片”南北两翼的错位发展格局。
为提升服务水平,长垣经开区筹建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公铁联运物流园等开放平台。同时,举办多届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和中国·长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为区内企业搭建了展示自我、拓展市场的舞台。
据长垣经开区相关人员介绍,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会连续三届签约金额均超20亿元。现有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合作营销网点已达120余个,卫华集团与66个国家签订检测互认协议,产品出口范围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据了解,长垣经开区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型平台160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和小巨人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家,累计授权专利达到19809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824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3.5%,居河南省开发区第1位,成功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同时,长垣经开区发挥现有职业教育平台作用,针对本土企业一线需求,培养一批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和“中原大工匠”。截至目前,共培育引进院士5名、博士40余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8000余名。建立长垣籍在外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在库人数10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