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消息,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前印发《新乡市长封一体化产业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到,长封两地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布局企业总部、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目标一年打基础,三年成规模,五年起高地,十五年成高原,规划至2035年末,长封飞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长垣、封丘两地利用各自优势,打破传统地方行政区划格局,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系统发展等举措,建设长封一体化飞地园区,打造长封一体化协同发展增长极、新乡市产业转移承接样板区、河南省飞地经济发展发展试验区。
鼓励支持长垣市生物医药、卫材、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环节向封丘转移,实现研发在长垣、生产在封丘;企业总部营销窗口设在长垣,工业设计、售后服务等配套产业在封丘集聚,实现前台在长垣、后台在封丘。
在产业规划方面,着力推进装备制造、卫材及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做优做强。同时,结合长封两地产业实际,适时推进现代轻纺、新材料(铝粉、防腐材料)两大潜力产业发展壮大。
在政策支持上,探索灵活的土地供应政策,在长垣市“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短期出让、租赁等产业用地灵活供地方式,避免优质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加快飞地园区、合作园区等政策创新。
封丘县设立长封一体化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基金,协同长垣市出台一系列招商、投资、支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三年内封丘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基金出资、企业招商,吸引长垣市企业落户封丘。
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来封企业和项目建设。
封丘县位于豫北黄河之滨,在郑州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内,南与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县域面积1225平方公里,辖13镇6乡,609个行政村,总人口89万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和历史性因素,封丘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县域经济构架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县域龙头企业规模较小、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无法对县域经济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实施长封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郑州“1+8”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推进新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一轴两翼一组团”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实现“进五争四”奋斗目标的关键之策。同时,也是落实省委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快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强大武器。
本规划主要依据《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新乡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封丘县“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规划。
通过本规划实施,长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并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长垣市、封丘县由此将进入优势再造、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一)合作基础两地内通外联,交通便捷。长垣和封丘处于豫北平原两省三市交界,两地千百年来毗邻而居、地缘相近,从长垣市人民政府到封丘县人民政府仅20公里,“南北相向”发展趋势明显。内部多通道相连,联系紧密。长封两地对外联系通道较多,除新荷铁路外,初步形成了“一高速、一国道、三省道、多条县乡道路”的一体化道路系统。为促进两地交流融合,2022年5月,两地开通了免费乘坐的公交线路。“内通外联,交通便捷”为长封一体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两地土地供需互补,完美契合。2015年以来,长垣市产业用地需求较大,每年约1500亩产业项目用地无法保障。封丘县土地资源丰富,规划产业用地充足,开发建设潜力较大。两地土地资源供需互补,有利于两地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
两地经济协作优势明显,基础较好。两地经济基础较好,领先周边其他县区。长封两地区域面积占全市区域总面积的27.61%,2020年两地经济总量729.97亿元,占新乡市24.55%。两地“四上”企业数量1111个,领先于其他县市,承载着强县域经济、促协调发展的重任。两地产业一体化已具备一定基础,与长垣市接壤的环卫起重园区、赵岗农民创业产业园等园区已承接长垣部分起重、环卫、防腐等企业的转移。两地走在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前列,地缘相近,有利于两地改革和科创成果快速推广实践,长封一体化也将为改革和科创提供一片“沃土”。(二)封丘县产业发展现状1.总体情况
截至2021年底,封丘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家,主要涉及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饰及皮革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建材业、塑料制品等九大类十八小类。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饰业为封丘县三大主导产业。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6.9%。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初步形成。目前,全县建立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2个县级专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饰等三大支柱产业和皮革加工、化工建材、等产业,其中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饰皮革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封丘县起重专业园区。2021年,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8%。
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底,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市级众创空间1个,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9家,其中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7家、市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22家。2021年,全县专利授权量503项,同比增长17%;已登记技术合同金额3.4亿元,同比增长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19.6%。
绿色发展成效显现。近年来,全县通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从2020年的5.271下降到2022年的4.875,下降率达7.5%,PM10浓度下降7.7%,PM2.5下降7.1%,优良天数上升0.9%;2个国控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1)食品加工业:规上企业共有1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3.5%。产品涉及面粉及淀粉制造、速冻及中央厨房初级食品、健康特色饮料产品等。其中速冻食品及健康食品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涌现出了富元食品、倍儿鲜、生命果等一批速冻及健康食品生产骨干企业。目前全行业共有省级研发中心4个,市级研发中心5家,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2)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共有59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3.2%。产品主要包括起重机械制造、环卫和衡器产品制造三大类,涌现了河南奥普玛工业测控、河南海泰重工、河南大桥重工、东风鑫达等一批骨干企业。
起重机及配件:现有整机生产企业30家,相关配套企业100余家(含规下及服务类企业),从业人员近万人,产品达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近5万台起重机,30余万台(套)起重配件,初步形成了与长垣市起重装备产业互融互通、相互配套的基础。
环卫设备:现有生产企业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8家。产品主要包括电动环卫车辆、环保移动公厕、环保果皮箱、三缸四柱垃圾压缩设备、智能一体垃圾压缩设备等50多个品种。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衡器产业:现有13家衡器产品生产企业及50多家未注册的作坊式的加工厂。全县从事衡器及相关行业的生产及销售人员达4万人,遍布全国31个省份。2021年,全国各地的封丘衡器人创造了接近70亿的产值,占全国衡器行业总产值的56%。封丘县衡器产业不仅站稳了国内市场,更是走出国门,出口到全球各地。河南奥普玛工业测控有限公司年产汽车衡及其他衡器产品3000多台套,约占国内汽车衡器市场台数份额的10%,同时出口到北美、东南亚、中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纺织服饰业:现有规上企业10家,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主要以代加工为主。近年来,封丘县纺织服饰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涌现出洋荣服饰、马氏皮业、森仕制衣等一批骨干企业,拥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出口19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封丘县纺织服装业正在从单纯代加工向自有品牌建立、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向转变。
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饰业等传统产业产值占比达60%以上,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不足全县总量的10%,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较低,新兴产业基础较弱。装备制造业长期被锁定在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创新链末端,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
目前,封丘县规上企业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研发投入不足、换代新产品少、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等特点,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扭转。有限的研发投入,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的发展理念导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加之近几年疫情导致的原材料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近年来,长垣创造了起重、及医用材料、防腐蚀及建筑、餐饮烹饪四张产业名片,成为中国起重名城、全国最大的及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防腐蚀之都”,也是中国第一个厨师之乡和中华美食名城。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长垣产业特色鲜明,起重机整机生产企业227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桥门式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3家,经营企业5076家,产品覆盖全国60%以上的医院,在保障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供应中作出突出贡献;建筑防腐企业911家,产值、利税、队伍数量等方面在全国占有份额均达65%以上;烹饪产业有厨师3万余人、中国烹饪大师107名,遍布全国各地和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能力大幅提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品牌带动、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企业上市、人才支撑“六大工程”,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6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449家,港交所上市企业1家,合作院士达到10位;参与修订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372项,国际标准8项;专利授权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绿色发展进展明显。近年来,全市通过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从2020年的5.115下降到2022年的4.647,下降率达到9.1%,PM10浓度下降10%,PM2.5下降10.7%,优良天数上升1.8%;2个国控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1)起重产业:长垣是全国最大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是国家级出口起重机械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全国唯一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现有起重产业整机生产企业227家,相关配套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其中,国内行业三强企业2家,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卫华)、超50亿元企业1家(河南矿山)、超亿元企业11家,规上企业111家。年产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产品涵盖桥门式起重机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其中通用桥门式起重机产业链主要涉及产品22类(主梁、减速机、电机、电控系统、、缓冲器、制动器、联轴器、传感器、联动台、、车轮、卷筒、吊具、电缆、滑触线、钢丝绳、轨道、压板、铸锻件、焊材、板材),26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021年规上起重产业总产值338.1亿元,增长9.3%,占长垣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9.8%;贡献税收10亿元,增长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