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是全国最早发展职业教育的城市之一,先后获批国家高职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等荣誉。2020年部省共建职教高地以来,青岛职教发展再次提速扩优、提质增效,青岛市和黄岛区分别获批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成果的背后,是青岛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生态的映照。
5月14日,在山东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5家媒体组成的中央媒体采访团以及部分省内媒体深入山东考察采访,以青岛为首站走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院校。
作为青岛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形成学校独有的“1+1+N校企合作模式”(1个专业+1个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N个合作企业),建设有“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技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两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其中,学校“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中心”面向园区先进制造业“机器换人”的迭代,与海信联合开展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项目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大赛金牌;为园区企业培训工业机器人维保工程师100多人次,每年承担国际学生技能培训40多人。
今年山东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特别设置了青少年职业教育展示体验活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的3D视觉机器人现场精彩演示了抓西瓜的操作,展示了无序抓取技术和3D测量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利用该技术可以随机抓取汽车零部件等工业零部件,也可以做到像人一样从树上摘苹果,同时测量产品是否尺寸合格。
作为一所由世界第一大港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的国有公办高职院校,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天然基因。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校港一体、工学结合、服务港航的办学制度不动摇,与山东港口集团实现深度的人才流通和双向任职,聘请以许振超、张连钢为代表的179名港术专家担任产业教授;推动课堂,“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建设校内“无水港口”,把集装箱轮胎吊、门座式起重机等重型码头前沿设备引入校园,把理货现场中控系统、商品车智能转运AGV系统等中枢操控设备搬入课堂,将“连钢创新团队”研发的自动化码头“氢+5G”、AGV循环充电等12项全球首创技术纳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码头业务零距离;瞄准产业高端,共建智能航海和智慧港口等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创新港航特色虚拟仿真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
山东是首个部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是“匠圣”鲁班、“中华科圣”墨子的故里,近年来以两位先贤的名字命名,在海外建设了“班墨学院”,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国际校企命运共同体,向世界传播技能、传递和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青岛“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区位优势,乘着青岛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东风,以“国际化”拓展全球视野,扩大海外“朋友圈”,形成从“交流合作”到“技术输出”的多元化多梯次对外开放格局,“三船”齐发,扬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蓝海”。立足区位优势“借船看海”,引进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并立足国情、校情进行本土化融会贯通,成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德学院,打造中德合作交流“桥头堡”;着眼企业需求“随船出海”,立足优势专业群,成立海外教育教学基地,与企业联合开展海外培训,为“走出去”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强化使命担当“造船闯海”,学校以合作办学项目作为汇聚境内外高水平人才和产出高水平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持续推动“技能+标准”教学资源“走出去”,与赛轮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成立海外“班墨学院”。